就在山谷中半山腰一块正在施工的平地旁边,一座两层高的翠竹小楼也坐落在这里,此时的竹楼中,一路小跑来的筑长老正在跟大统领面红耳赤的嚷嚷着什么。
“大统领,你要是再不给汉部落结清那批牛羊,我们的那些马车就真的要保不住了,到时候汉部落的使团也会撤走,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会白白浪费掉鑫部落发展的机遇,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那就难上加难了。”
筑长老急得原地直跺脚,把竹楼的竹子地板都踹的咚咚响,而旁边的豆长老和牲长老也站在一旁,不过他俩现在倒是没有说话,也不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表明立场,只想静静的等待这场纷争的结果。
而鑫部落的大统领面对筑长老的训斥也是颇为头疼,虽然他的确是大统领,享有整个竹岛至尊无上的地位,然而面对这些拥有实权的长老们,也是不得不低声下气的矮上一头。
鑫部落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早已有了明确且完善的统治体系,就像是历史上的必然路程一样,当人类聚群而居成了部落,部落又因为抵御强大的敌人开始抱团成了部落联盟,于是就出现了联盟盟主这样的领袖人物。
然而最早的领袖接替是通过禅让制传承的,说白了就是整个国家中谁有能力,百姓的呼声最高,老领袖就要把位置让给这个新人。
大禹便是因为治水有功被百姓推举成了领袖,然后他又建立了夏朝,但是当大禹老了的时候,他想把王位传给一个自己看好的人,可是那人不愿意当王,直接跑路了,这就很尴尬了。
而且当时夏朝的百姓对这个人也并不感冒,反而是大禹的长子从小在父王的熏陶下,年纪轻轻就带着人给国家干好事,成为了呼声最高的继位者,于是大禹的长子就这样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产生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萌芽。
但是这样的禅让制并不适合一个农耕文明,如果说禅让制的根本就是谁有能力谁当老大,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气啊,你说你厉害,我还说我厉害呢,这位置不能传给你,你想当也行,先跟我打一架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