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宴之后,沈菁每日上午跟着孙老先生习文,下午上山随师傅魏洪习武养气,学习玄门之法。
沈菁一来天赋极佳,二来又有着成年人的思想,所以无论是习文还是练武都是一点即通,事半功倍。这一来可把两位师傅都乐坏了,都呵笑道:临老了却收了个天才徒弟。
小镇学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识高低总共分三个班,蒙学班,仲学班和善学班。
刚入学的孩子便都在蒙学班启蒙开智,而那些已经读了几年书又聪明且有望考举秀才的年长学生便被安排在善学班。
因楚夏国无女子参加科考的规定,所以在善学班的学生都是些十三四岁以上的男孩子。
至于仲学班的学生则是一些过了蒙学班但还想继续读书识字却学识,智慧一般无望科举,或则对朝廷科举无意的较大孩子,男女皆有。
学塾有两位固定的先生,是镇上唯二的两名秀才,孙老先生不是学塾固定的先生,但他会时常去学塾给孩子们讲解诗书经史,礼乐典籍。
沈菁虽然已经拜入孙老先生门下但并没有退出学塾,只不过经常不在学塾上课而是在先生家由他单独授课而已,但每次先生去往学塾给孩子们讲课时沈菁便会跟着先生一道去往学塾跟大家一起听课。
于是在学塾沈菁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蒙学班的孩子也许不太懂,仲学班的孩子又不太在意,但善学班尤其是准备走科举之路的孩子们对沈菁是既羡慕又嫉妒。
不过好在小镇风气淳朴,大家就算有羡慕嫉妒也都偷偷藏在心里,偶尔表露在眼中的那点小心思沈菁哪怕看到了也当没看见。
一则她是个有着成年人思想的人怎么会与孩子们一般见识,再则她每天山上,山下的跑很忙的好吧,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日子在这种忙碌和有规律中度过,冬寒夏暑,转眼三年……
这三年来沈菁每日跟着师傅魏洪纳气养气,练武习法,神魂体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凡人是看不出她内在变化的,他们看到的只是小姑娘变得越来越漂亮,精、气、神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玄门心法由低到高分为:凝神练气,练气入神,练神化虚,由虚入道四个阶段。
至于入道之后到底能否飞升成仙,那就要看个人机缘了,就像魏洪所说的神玄宗的祖师爷直到仙逝也没能遇到属于他的那份机缘,最后只能遗憾而终,由此可见这机缘绝不会是什么普通的人缘,善缘,肯定是某种玄之又玄、可遇不可求的天大机缘。
沈菁虽然跟着师傅修行但关于什么入道飞升之事从来没有想过。
一来那种事太过玄妙缥缈不切实际,到面前为止她所知道的最后成功飞升的只有玄门的创派祖师彭弘一人,而且这都是千年以前的事了,谁知是真是假。
二来她也没觉得当神仙就一定好,人嘛,还是要活在当下最重要,所以她的目标就是学有所成之后好好发展她的神棍事业,用她的一技之长赚钱养家,让父母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当然这些都是沈菁心中自己的小计较,外人并不知晓,包括她师傅魏洪。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要是让魏洪知道这名他一心看好,最有望入道的天才徒弟的人生目标只是想当个混吃等死的神棍的话,估计会毫不犹豫给她三大棍棒。
再说经过这三年的修行练习,沈菁已经达到了玄门心法凝神练气期的暗劲阶段,再进一步便能跨入练气入神阶段,只有进入了入神阶段才能算是玄门心法有所小成,因为无论是术法中的画符,还是御剑都需要神意驱动。
凝神练气中的“神”和练气入神中的“神”虽然是同一个字却并不是同一个意思。
凝神练气中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想。是指修行的时候需要集中精神,感受天地之元气,再把天地元气用玄门